认识粮食-恒念稼穑之艰
发布时间: 返回列表全球粮食供需总体平衡
但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
当前世界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19/20 年度世界谷物(不包含大豆)产量27.1亿吨,消费量26.8 亿吨,期末库存8.8 亿吨,库存消费比接近33%,因此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提到,相比2007 至2008 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各国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更佳,因为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前景良好,库存量高。
虽然目前全球粮食供需形势整体相对宽裕,但区域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分区域看,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均耕地多、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大于需,是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地区;非洲、东南亚产不足需,是世界粮食主要进口地区。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粮食单产水平全球最低,且人口增长较快,其人均粮食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4%,是世界粮食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全球饥饿人口
绝对数量仍在增加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联合编写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19 年全球近6.9 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 年相比增加一千万,与五年前相比增加近六千万。分地区来看,亚洲的食物不足人数依然最多(3.81 亿),非洲位列第二(2.5 亿),其后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4800 万)。全球食物不足发生率,即饥饿人口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8.9%,但绝对人数自2014 年以来一直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在过去五年,饥饿人数与全球人口数同步增长。
报告预测,2019 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到2020 年底可能使长期饥饿人数新增超过1.3 亿人(疫情下突发严重饥饿可能使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
我国粮食安全
形势持续向好
我国用占全球9% 的耕地、6% 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 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这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5 年总产量稳定在6.5 亿吨以上。2019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 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稻谷和小麦产量共计3.4 亿吨,按14 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0.67 千克,比当年人均实际食用消费量高出0.12 千克。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千克,远高于人均400 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近年来,我国口粮产量均大于消费量,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 左右,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口粮供应并不依赖国际市场,饭碗仍然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虽然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