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储备安全 科学减损——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返回列表

5月21日,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在安徽合肥举行。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科技周主题为“储备安全 科学减损”,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战略,突出科技和人才在推动节粮减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粮食和储备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重点展示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创新重大成果、高水平人才队伍和院校建设成效,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调发展。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对风高浪急乃至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关键时刻守底线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些都对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在启动式上说。

丛亮强调,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科技为先,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全链条推动节粮减损,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二要强化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成果涌现,为构建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三要突出人才引领,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建设一支素质强、结构优、数量足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夯实管好“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的人才基础。

启动式上,四家新建的粮食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授牌。丛亮强调,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全链条推动节粮减损,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自去年《“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印发以来,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集中涌现,“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创制”等项目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形成示范效应,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技术集成、联合培养等方式促进了融通创新,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的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从主会场科研展示成果来看,已有多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粮食领域各个环节,为粮食高质量发展和节粮减损提供科技驱动力。

食用植物油开封之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用完,会生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展出的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在食用植物油抗氧化中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食用植物油在开封后,保质期延长100%以上。这项成果还能显著抑制食用植物油热加工过程中危害物的生成,使食用植物油的煎炸时间延长30%以上。这就无形中减少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食用植物油的浪费。

麦麸、米糠是粮食加工中的副产物,通常被“废弃”。武汉轻工大学研发的回添法工艺,将麦麸、米糠进行专门的加工处理之后,按照科学的比例,回添至面粉、米粉中,制作成口感更好、品质更佳的全麦粉、糙米粉,做到“粗粮细做”,让消费者接受程度更高。同时,使麦麸和米糠物尽其用,将粮食“吃干榨净”。

科技创新还能使烹饪更便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同熟化全谷物、杂粮豆加工技术,可以使全谷物、杂粮豆在电饭锅中与普通白米同熟。这项成果对于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又想吃得健康的大城市“打工人”来说,尤其是一项福音。

气凝胶属于基础性战略前沿新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具有隔热、降噪、阻燃、防水等多种功能。现在,粮食储备领域也用上了这种“神奇材料”。在科技周主会场展区,一家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气凝胶隔热涂层系统用在了南方地区低温粮仓的升级改造。

启动式当天,还召开了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工作经验交流会,举行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普讲座。同时,开展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科研机构与企业“三对接”以及人才供需对接等活动。活动周期间,各地将围绕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应急物资储备、优质粮食工程、节油增绿、农户科学储粮、粮油适度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普宣传,号召有关单位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

本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承办,合肥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协办。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等;图片:曲贵强、李雯雯,“飞测微讯”公众号)

上一篇 : 中国粮食经济 | 大食物观破解我国粮食安全“三大难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 下一篇 :